帮帮团

主页
帮帮团网站

专访“民间官窑”铖瓷窑:二百二十多年,七代人的瓷脉传承

更新时间:2025-10-10 20:35:34


image.png

中国南方有一个小城市,它不仅有江南水乡的山水,更曾经有千年的陶瓷辉煌,它就叫景德镇。随着景德镇文化旅游的兴起,这个尘封在人们记忆中的手工业城市,像是从它们母亲河昌江河中打捞出的古老瓷器,岁月久远,发色崭新。

当记者来到景德镇,看到千年制瓷历史,历历在目,不仅发出疑问,有没有一个家族,子子孙孙都一直在做瓷器?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通过向多方资深人士打听,还真有一个段氏家族,有真实历史可以印证,从清朝嘉庆元年,就开始进入景德镇御窑厂工作,直至现在第七代人,它叫做铖瓷窑,业内外称之为“民间官窑”。

image.png

段氏家族的第一代制瓷人

——嘉庆御窑厂匠人段忠恂

段忠恂,清朝人,生活在乾隆嘉庆时期,在嘉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796年,因为青花绘画水准高超,被九江关使总理、饶州同知以及景德镇巡检司层层看中,进入了清朝御窑厂,转职从事皇家青花瓷的绘制。

根据御窑厂的史料记载,段忠恂“擅青花,技苛精,选瓷无不通过,每遇新样,唯其先绘,远胜图考”。古代匠人地位并不高,青史留名,所绘制的瓷器,每次都能够通过苛刻的御窑厂标准,而且勇于创新,可见段忠恂青花绘制技艺的精湛。

image.png

段忠恂之后,

段氏家族历代人才大多入选御窑厂

景德镇清代御窑厂的制瓷水准,就是世界手工业陶瓷的最高舞台。而在段忠恂之后,段氏家族历代人才,几乎都在御窑厂工作,被誉为清代中后期御窑厂的常青树家族。

例如段家第二代传承人段克铭,在道光十八年入选御窑厂画瓷,而他的弟弟段克镂也在道光二十三年成为了御窑厂的配釉师。

还有段家第三代传承人段遇继,“擅配釉,传后世”,虽然不是御窑厂的“正式匠人”,可他却是御窑厂的釉料供应商,他座下的四位弟子,都入选了景德镇御窑厂。

段家第四代传承人叫段祥发,传承了家族颜色釉的绝技,入选御窑厂,全权负责其颜色釉陶瓷的烧制,其弟段祥墀则是御窑厂的把桩师傅。

image.png

而段氏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段兴昌,则在光绪二十二年入选御窑厂,跟随其叔父段祥墀学习满窑技巧。清朝结束后,御窑厂时代结束,段兴昌在民国二十年,成立了“庆福顺”瓷号,又创建了“炼珍窑”,肩负起了段氏制瓷家族,在御窑厂时代后,制瓷人走向市场的先驱重任。更让人钦佩的是,段兴昌在1949年全国解放后,主动找到征服,将自己的作坊捐出,成就了景德镇的红旗瓷厂和永新瓷厂。

第六代传承人段国民,是景德镇陶瓷教育界的先驱,景德镇陶瓷学院也就是中国陶瓷大学的“建校七老”之一,著名艺术家胡献雅和中国陶瓷雕塑大佬周国桢,就是段国民邀请进入中国陶瓷大学的。

image.png

第七代传承人段铖刚,

成立铖瓷窑,被誉为“民间官窑”。

段氏家族第七代传承人段铖刚,从小在新中国的“御窑厂”——建国瓷厂长大,师从祖母黄火金、叔父谭根宝,后与其叔伯之女段小娟共同复创“铖瓷窑”,让段氏家族的陶瓷脉搏在二十一世纪再次辉煌。

段铖刚是一名极为优秀的“独立制瓷人”,在陶瓷家学的熏陶下,不仅是陶瓷的生产环节,甚至是原料开采、柴窑营造都了然于胸。所获荣誉,不计其数,例如景德镇古瓷复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首届江西省陶瓷特技工匠,中国高级传统工艺师(陶瓷),首届福布斯中国文化影响人物等。

image.png

当记者走进铖瓷窑,感慨颇深,景德镇陶瓷千年辉煌,何其灿烂,段氏家族的家族制瓷史,两百余年,背后是段家七代制瓷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艰辛故事,不言而喻。

段铖刚则对记者说道,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制瓷人才如昌江水,滔滔不绝,更似过江之鲫,绵延不断。我们当代对于纯手工陶瓷,特别是古法柴窑陶瓷的传承与制作,都离老祖宗的水准有差距,因为我们拥有当代更好的工具,更好的制瓷环境,可拼搏的精神差远了。




专题:

本站访客:152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