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团

主页
帮帮团网站

2022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5-11 16:43:37

2022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工业强市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谱写了加快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时代篇章。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4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71.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26.3亿元,增长6.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840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42.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8.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5.3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9%,比上年末提高0.6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72万人,出生率为6.8‰;死亡人口0.82万人,死亡率为7.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4‰。

表1  202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105.31

100

    其中:城镇

69.40

65.90

          乡村

35.91

34.10

    其中:男性

54.19

51.46

          女性

51.12

48.54

    其中:0-15岁

16.12

15.31

          16-59岁

69.80

66.28

          60岁及以上

19.39

18.41

              其中:65岁及以上

13.86

13.1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18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700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6.1万人,其中,市内输转11.8万人,市外输转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上涨1.4%,居住类价格下降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3.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3%。

全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566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37080户。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24.4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增长2.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1.9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1.4%,其中,夏粮面积33.1万亩,增加2.7万亩,增长9.1%;秋粮面积68.8万亩,减少1.3万亩,下降2%。棉花种植面积23.1万亩,增加3.5万亩,增长17.6%。油料种植面积6.5万亩,减少3.2万亩,下降33.2%。蔬菜种植面积58.7万亩,增加5.2万亩,增长9.7%。药材种植面积43.2万亩,减少0.8万亩,下降1.8%。瓜类、香料作物种植面积31.9万亩,增加1.5万亩,增长4.9%。果园面积18.8万亩,减少0.2万亩,下降1.2%。

全年粮食产量56.5万吨,比上年增产2.5%,其中,夏粮产量15.7万吨,增产9.7%;秋粮产量40.8万吨,减产0.2%。棉花产量3.1万吨,增产25.5%。油料产量1.3万吨,减产28.5%。蔬菜产量182.3万吨,增产10%。水果产量28.3万吨,减产0.6%。药材产量10.5万吨,减产2.5%。

全市牛饲养量30.3万头,比上年增长5.6%,其中存栏15.8万头,增长5.9%;出栏14.4万头,增长5.3%。羊饲养量778万只,比上年增长11%,其中存栏373.5万只,增长10%;出栏404.5万只,增长12%。生猪饲养量61.8万头,比上年增长7.3%,其中存栏23.6万头,增长5.5%;出栏38.2万头,增长8.4%。家禽饲养量1196.7万只,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出栏755万只,增长7.8%。全年肉类总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10.2%。牛奶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20.1%。禽蛋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3%。水产品产量0.2万吨,与上年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5.5%,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7%。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下降2.7%,地方企业增长22.4%,其他企业增长1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3%,重工业增长8.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8.6%,制造业增长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2%。

规模以上工业中,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2.1%,电力工业下降2.3%,建材工业增长1.2%,装备制造业增长15.1%,煤炭工业增长86.7%,冶金工业下降15.8%,有色工业下降6.4%,食品工业增长6%,医药工业增长8.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6%。风光发电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15.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风光发电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

表2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比上年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

8.1

100.0

  石化工业

2.1

45.0

电力工业

-2.3

19.9

建材工业

1.2

4.3

装备制造业

15.1

5.4

煤炭工业

86.7

15.0

有色工业

-6.4

3.2

冶金工业

-15.8

3.7

食品工业

6.0

1.6

医药工业

8.2

0.5

其他工业

9.4

1.4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249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4%。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44.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50.2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463万千瓦,增长17.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639万千瓦,增长53.2%;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

表3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26.4

861.5

焦炭

万吨

178.8

51.7

原油

万吨

40.0

-0.9

铁矿石成品矿

万吨

164.6

-12.5

铜金属含量

万吨

1.5

7.4

小麦粉

万吨

5.4

19.2

成品糖

万吨

1.3

-35.2

白酒

千升

622.0

2.7

水泥混凝土电杆

万根

6.7

16.9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02.3

-0.1

化学药品原药

3391.8

14.6

塑料制品

万吨

1.2

3.7

水泥

万吨

191.0

-22.1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9.1

-5.0

钢结构

万吨

24.8

-16.0

黄金

千克

1553.3

-11.1

风力发电机组

万千瓦

187.2

187.7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49.6

10.9

风力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44.9

14.6

太阳能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45.7

29.5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52.6

1.7

水力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4

2.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1元,比上年增加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6%,提高2.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4%,比上年末降低0.5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1个,比上年末增加42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亿元,下降0.2%;金融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4.6%;房地产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7.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0.7亿元,增长5.8%。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营业利润增长78.9%。

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3541万吨,比上年下降8%;货物周转量98.6亿吨公里,增长41.2%。公路客运量1481万人,比上年下降48.7%;旅客周转量9亿人公里,下降51.7%。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752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83.8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6206.6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2.5万辆,增长6.5%。民用轿车保有量9.8万辆,增长6.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9.3万辆,增长6.5%。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10.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4.6万件,包裹业务1.4万件;快递业务量741.9万件,增长13.6%;快递业务收入1.9亿元,增长9.2%。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电话用户161.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79.6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47.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7.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6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0.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8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58.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57.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6部/百人。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9亿GB,比上年增长12.3%。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11.2万个,增长4.4%。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8.4亿元,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6亿元,增长8.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72.4亿元,增长6.4%;餐饮收入额37.5亿元,增长7.8%。

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8%,饮料类增长112.8%,烟酒类增长2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2.4%,化妆品类下降34.4%,金银珠宝类下降99.1%,日用品类下降2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3.9%,家具类下降64.9%,通讯器材类下降28.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2%,汽车类增长17.4%。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380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全年进出口总额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出口6.5亿元,增长33.8%;进口1.1亿元,增长5.4%。

全年开工建设项目869个,其中,引进省外招商项目449个,建成投产项目461个。全年引进到位资金686.1亿元,增长27.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6%,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4%。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5.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6.6%。

表4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指      标

同比增长(%)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农林牧渔业

4.2

7.5

  采矿业

-19.0

1.6

  制造业

46.1

16.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5.6

41.0

  建筑业

-4.7

0.1

  批发和零售业

-11.6

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

9.0

  住宿和餐饮业

-9.6

0.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6.1

0.1

  金融业

-

-

  房地产业

-13.4

8.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9.8

2.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3.0

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6

7.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3.5

0.2

  教育

-18.1

1.8

  卫生和社会工作

22.5

1.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1.4

1.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6.7

0.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9.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7.4%,办公楼投资下降32.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0.7%。房屋施工面积369.8万平方米,下降2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64.7万平方米,下降18.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0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7.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59.2万平方米,减少1.9万平方米。

表5  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69.8

-24.8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64.7

-18.5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90.5

-36.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2.2

-35.3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26.8

-85.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3.2

-78.1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20.5

6.4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94.8

-3.9

商品房销售金额

亿元

55.8

5.6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21.4亿元,同口径增长12.5%。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3.7亿元,同口径增长13.4%;企业所得税2.1亿元,增长24%;个人所得税0.8亿元,增长4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6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67.6亿元,增长13.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4亿元,增长10.8%。

  

表6  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369.6

13.8

  #境内存款

1369.6

13.8

# 住户存款

933.0

15.5

非金融企业存款

179.7

-3.9

      财政性存款

9.6

43.7

      机关团体存款

247.2

22.2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948.1

10.9

  #境内贷款

944.0

10.8

# 住户贷款

272.9

-0.3

企(事)业单位贷款

671.1

16.0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3.2亿元,比上年下降1.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2亿元,增长2%。

表7  2022年保险业务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原保险保费收入

43.2

-1.4

  财产险

7.3

11.3

  人身险

35.8

-3.6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11.2

2.0

  财产险

3.8

-2.8

  人身险

7.3

4.7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20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4元,比上年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比上年缩小0.05。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614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35元,比上年增长5.4%。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8.8%,与上年相同。

  

表8  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指标

城镇

农村

绝对数
(元)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元)

比上年增长
(%)

可支配收入

44420.3

3.8

23414.4

6.8

  工资性收入

30850.4

3.8

6801.9

5.0

  经营净收入

7476.1

2.2

14532.9

7.7

  财产净收入

2154.3

6.3

189.4

3.5

  转移净收入

3939.5

5.3

1890.1

6.9

生活消费支出

30613.5

4.6

16635.3

5.4

  食品烟酒

8560.2

3.7

4795.9

5.4

  衣着

2386.0

2.0

912.7

3.4

  居住

5775.3

3.5

3644.0

4.8

  生活用品及服务

2100.7

3.8

746.6

5.5

  交通通信

5063.7

7.3

2580.9

7.6

  教育文化娱乐

3283.6

2.7

1869.6

5.3

  医疗保健

2760.8

9.1

1777.5

4.0

  其他用品和服务

683.3

10.6

308.2

9.6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99万人,增加1.0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4.87万人,减少0.5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6.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05万人,增加0.43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9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93万人,增加0.4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01万人,减少1.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12万人,增加0.76万人。年末全市共有1.7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23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个,社区服务中心(站)82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8项,其中,基础理论3项,应用技术类成果84项,软科学成果1项。专利授权量1227件,增长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5件,增长40.6%。有效发明专利27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6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30项,比上年增长157%;技术合同成交额44.1亿元,增长21.1%。

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4235人,在校生13244人,毕业生446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62人,在校生10928人,毕业生3571人。普通高中招生7325人,在校生21022人,毕业生7153人。初中招生9882人,在校生30634人,毕业生11041人。普通小学招生9660人,在校生60150人,毕业生10046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130人,毕业生2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5103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82%。

表9  2022年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及其增减

单位: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普通本专科

4235

58

13244

-490

4460

1321

中等职业教育

3462

-518

10928

-737

3571

-956

普通高中

7325

347

21022

72

7153

-421

初中

9882

-198

30634

-1199

11041

-75

普通小学

9660

-514

60150

-405

10046

-92

特殊教育

12

5

130

1

23

10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剧场6个,文化馆8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6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105.3万册。全年出版报纸673万份,出版杂志1.3万册,发行图书514万册。

全市共有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5座,广播电视台8个。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5955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9515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39.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0%;实现旅游收入82.8亿元,比上年下降76%。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4个。其中医院41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18个,中医医院8个,专科医院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44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572人,其中,执业医师3057人,执业助理医师893人,注册护士482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84张,其中,医院6072张,卫生院1694张。全年总诊疗人次532.3万人次,出院人数19.4万人次。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3330个,体育场地面积254.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8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113.5枚,其中金牌40.5枚。举办运动赛会300次,比上年增加40次。年内向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381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0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适龄学生数11.2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929.5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02%。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5.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2.6%。全年总用水量20.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其中,生活用水量0.7亿立方米,增长34.7%;工业用水量0.8亿立方米,下降1.2%;农业用水量16.6亿立方米,下降0.6%;生态用水量2.9亿立方米,增长5.9%。人均用水量1988.4立方米,增长1.1%。

全年全市造林面积20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万亩。年末森林面积1120.8万亩,森林覆盖率5.55%。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9.4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4个。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0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5%。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174.5万吨标准煤,增长4.2%。

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3.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0.1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57.8dB(A)。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年末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7.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7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供热面积2851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7.18%。建成区绿地率35.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8平方米。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9.1℃,比上年下降0.1℃。年日照小时数3058.3小时,比上年增加73.6小时。年降水量55.9毫米,比上年减少17.9毫米。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点)11个。其中,有人值守的11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9起,比上年下降4.9%;死亡35人,下降12.5%;受伤12人,下降14.3%;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下降3.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2人,下降20.9%;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8人,下降11.1%;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6人,下降71.9%。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酒泉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5]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8]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9]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0]原保险保费收入是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市能源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信数据来自通信运营企业,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保监会酒泉监管分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率等数据来自市住建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市地震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价格、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专题:酒泉市统计公报

 
本站访客:728574
2317373447
231737344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