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团

主页
帮帮团网站

2023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4-29

2023年绵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GDP)4038.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3.19亿元,增长3.8%,贡献率为5.7%;第二产业增加值1599.05亿元,增长7.7%,贡献率为38.2%;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49亿元,增长9.2%,贡献率为56.1%。三次产业结构为9.7:39.6:50.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75.25亿元,增长6.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8.8%。

图片


图片

科技城。全年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10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467.79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44亿元,增长11.3%。


县域经济全年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7.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4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2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796.03亿元,增长9.3%。

基本单位。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130815个,比上年增加47701个,增长57.4%。其中,法人单位120773个,比上年增加46466个,增长62.5%,企业法人单位104856个,比上年增加43277个,增长70.3%。“四上”企业法人单位5281个,比上年增加1034个,增长24.3%。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0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993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616个,房地产企业409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63个。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与上年持平。分类别看,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衣着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5%。

图片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327.01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49.61亿元,增长12.8%;牧业产值223.32亿元,增长0.1%;渔业产值29.36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6.94亿元,增长4.1%。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41.98万亩,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13.83万亩,下降1.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2.41万亩,增长0.5%。粮食产量235.91万吨,增长2.2%,单产384.3公斤/亩,增长3.2%。其中,夏粮产量48.43万吨,增长3.7%;秋粮产量187.48万吨,增长1.8%。水稻产量92.29万吨,增长1.5%;小麦产量39.79万吨,增长4.8%。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产量53.89万吨,增长1.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2.34万吨,增长5.1%。

图片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385.33万头,比上年增长2.0%;牛出栏12.67万头,增长1.2%;羊出栏94.96万只,下降1.5%;家禽出栏7101.73万只,下降5.2%。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3万公顷。年末有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41万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113.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6.13%,与上年持平。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6.46万处(不包括窖池、水电站、规模以下的机电井),水利工程蓄引能力27.8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18.31亿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2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工业增加值1209.0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0.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6.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0.2%。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3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0.4%,医药制造业增长9.7%,汽车制造业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

主要工业产品。全年重点监测的195种工业产品中,89种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6%。主要产品中,发动机增长268.3%,液晶显示屏增长86.4%,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增长36.2%,彩色电视机增长3.2%,水泥增长0.4%。

图片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3.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6.8亿元,增长133.6%;集体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1亿元,增长19.2%;私人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27.7亿元,增长32.3%;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8.2亿元,增长65.5%;外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1亿元,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7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93个,其中有工作量的95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0.36万平方米,下降2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58.69万平方米,下降26.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58.81万平米,下降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

图片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9.79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商品房施工面积2868.79万平方米,下降3.3%;商品房竣工面积292.21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面积535.03万平方米,下降3.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9.44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2.92亿元,增长11.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485.90亿元,增长11.1%;餐饮收入336.46亿元,增长13.1%。

图片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7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4.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22.92亿元,下降5.0%;中西药类实现零售额19.54亿元,下降2.9%;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64.61亿元,增长7.1%;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41.89亿元,增长9.4%。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815.99亿元。

对外贸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28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额203.52亿元,增长36.4%;进口额82.26亿元,下降9.6%。以美元计价,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40.53亿美元,增长12.0%。其中,出口额28.78亿美元,增长28.4%;进口额11.75亿美元,下降14.7%。


图片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986.2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9.36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21.77公里,民航营运航线55条。

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4.9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4%;公路货运周转量85.24亿吨公里,增长8.6%;水运旅客周转量326.61万人公里,增长100.2%;铁路旅客发送量1161.84万人,增长99.2%;铁路货运发送量306.24万吨,下降3.2%;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310.45万人,增长86.9%;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19565.00吨,增长46.4%。

邮电业务。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47处,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80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5.9%,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7.01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9.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72.1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113.24亿元,增长3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7.59亿元,增长15.3%。

图片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26.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48.24亿元,增长14.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12.08亿元,增长17.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82.39亿元,增长10.7%。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8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38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57.1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9.71亿元,增长4.4%;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7.38亿元,增长3.3%。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57.19亿元,增长21.4%。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25.25亿元,增长9.3%;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31.93亿元,增长33.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55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72.36万人,教职工6.3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7万人。

年末共有小学331所,招生5.10万人,在校学生28.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66所,招生8.75万人,在校学生26.4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招生1.58万人,在校学生4.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招生263人,在校学生1047人;学前教育幼儿园730所,招生2.79万人,在园幼儿12.44万人。

年末共有高校15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6.57万人,在校生19.43万人,毕业生5.55万人,专任教师8719人。

图片


科学技术。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67亿元,同比增长10.5%。年末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高新技术企业8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9个,省级众创空间1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96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01.96亿元。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607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105个。卫生人员5.40万人,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71万人,注册护士1.9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4.47万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0/10万、1.86‰、3.02‰。

图片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648次,参加人数54.99万人次。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412枚。其中,金牌111枚,银牌148枚。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水环境质量。2023年,我市国、省、市地表水断面24个,其水质类别均为Ⅰ-Ⅲ类(优良水体),地表水优良率100%。河流中,涪江、通口河、梓江、安昌河、土门河、青竹江、秀水河整体水质优;凯江、平通河、芙蓉溪、魏城河水质良。湖库中,沉抗水库水质优、鲁班水库水质良,均呈中营养状态。

环境空气质量。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评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23年城区有效监测天数365天,达标天数294天,达标率80.5%。优109天,良185天,轻度污染62天,中度污染7天,重度污染2天,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3.89。13个县(市、区)、园区环境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7.4%,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依次为:平武县、盐亭县、仙海区、梓潼县、三台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科技城新区、游仙区、江油市、经开区、安州区、绵阳科技城直管区、涪城区。

声环境质量。城区1、2、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4a类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100%。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5.0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与上一年度相比,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增长0.3dB(A),质量状况等级保持不变。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按路段长度加权昼间平均值为68.4dB(A),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6dB(A),等级不变。

节能减排。全年单位GDP能耗初步反馈比上年下降3.2%,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69.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0.3%。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企业累计发电218.3亿千瓦时,增长9.6%。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4起,死亡2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7.2%、21.9%。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6人,下降33.3%。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3起,死亡12人,分别下降13.3%、7.7%;道路运输事故10起,死亡12人,分别下降9.1%、25.0%。

 

十二、人口和就业

 

户籍人口。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97.65万户,户籍总人口525.59万人,比上年减少0.0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7.18%,比上年增长0.32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1.10万人,比上年增加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07万人,乡村人口216.0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01%,比上年末增长1.72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2.80万人,死亡人口3.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3‰。

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5.7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3.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4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7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0.2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67.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4.4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67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3.07万人,比上年下降1.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10.34万人,增长8.9%。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为1773元/月。年末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71个,床位3.38万张。

注:
1.2023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2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电、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市级部门。
4.2023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统计口径较 2022 年发生变化,不包含已缴费且办理了暂停的人员。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


专题:绵阳市统计公报

热门文章

本站访客:354301
17750209359
17750209359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