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团

主页
帮帮团网站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孝文

更新时间:2025-03-27 10:22:02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孝文——陈孝文,男,出生于1982年,武夷山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孝文家茶董事长。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744.png

陈孝文: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

陈孝文,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作为一个制茶师,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的关键是要能够将一泡好茶,做出最好的滋味。

在陈孝文看来,“肉桂茶”香味独特,外扬明显,且辨识度高,即使不是“老茶鬼”,也能深切感受到它的韵味

从焙茶间到竹林茶室,再到牛栏坑正岩山场,我们追溯着武夷岩茶技艺本源。

作为最年轻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 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孝文出生于制茶世家,继承了家族对于制茶工艺的高水准,凭借陈氏家族拥有的牛栏坑优势 山场,被业界誉为“牛栏坑少坑主”。

“学做茶,对我来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们有自己的茶山,首先得学会做茶,才能管理好身后一大帮的制茶师傅。”从小在茶堆里长大的陈孝文,自18岁开始,就投身于武夷岩茶茶园管理与制作生产。

陈家制茶已有300余年,代代坚守,传至陈孝文手中,更是发扬光大,不仅在工艺上道道精制,更加入了现代企业的品牌意识

陈孝文指出,以牛栏坑肉桂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其传统手工做青和烘焙技巧也并非一成不变。对其而言,所谓创新,除了用心、耐心、细心,更需要漫长的实践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也要懂得灵活与变通。

茶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很多信任感的建立,依靠的是传统的匠人匠心工艺,孝文家茶也是如此。从18岁开始,陈孝文就开始学做茶,不论是茶园管理还是茶叶的制作,他都亲力亲为。

武夷岩茶传承的问题,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当下很多的问题和困惑,都是来自未来岩茶之路该如何走,传统古法与现代机械化制茶如何融合。其实,这是两个路径:一个是可量化、机械化生产的制作;一个是具有研究价值但又不失商业价值的手工艺制茶。我们应该区分对待。当然,无论哪条路,为的都是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岩茶。新生代茶人都很优秀,很努力,也都有现代的想法。但我觉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依然要坚持做传统,这是初心。”

我们知道,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复杂,要达到炉火纯青之境,非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不可。在一大批新生代制茶手艺人当中,陈孝文已经算是“老一辈”制茶师了,从1999年到现在,他独立制茶已经超过二十个年头,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磨砺,他的制茶技艺越来越精湛,却始终保持内心谦和的格局。

陈孝文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制茶风格——轻而不生,熟而不酵,足而不焦。“不论火功如何,只要处理得当,焙透而无夹青味、酵味、焦炭味,依然不妨碍好茶呈现岩骨花香。”


专题: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本站访客:698102
2317373447
231737344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