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团

主页
帮帮团网站

北京市昌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6-09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4.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88.2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929.6亿元,同比增长5.8%。

2023年,昌平“三、二、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持续巩固。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5:34.3:65.2。

财政:2023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8.7亿元,同比增收13.5亿元,增长10.0%。分税种情况:国内增值税完成34.9亿元,同比增长49.3%;土地增值税完成22.1亿元,同比下降15.1%;企业所得税完成12.8亿元,同比下降14.5%。房产税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20.8%。2023年,昌平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4.2亿元,同比增支3.4亿元,同比增长1.3%。

税收:2023年,昌平区税收收入完成391.7亿元,同增长13.3%。区级收入101.0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145.5亿元,同比增长50.5%;企业所得税103.9亿元,同比下降6.3%;个人所得税61.6亿元,同比增长0.6%。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壮大:2023年,昌平区实施三大主导产业行动计划,复星医药、中软国际等130个项目签约,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爱美客等18个项目开工,小米智能工厂等13个项目投用,产业用地供应面积连续三年增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增长8.7%。

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2023年,昌平区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医疗器械经营“一证多址”改革等多个全市首创案例,拿地到实质开工用时多次刷新全市纪录,打造了“昌生驿站”智能政务服务场景。出台高精尖产业发展“双十六条”,细化实化能源互联网、美丽健康等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3亿元,市场主体总量接近22万户。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3年末,昌平区常住人口22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小幅上涨0.22%。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32.6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上涨0.53%,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8.4%。

2023年末,昌平区户籍人口户数30.6万户,人口6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增长0.88%。其中,非农业人口53.0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6.7%;农业人口16.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3.3%。

人民生活:2023年,昌平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40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11元,同比增长9.3%。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125元,同比增长10.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255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60元,同比增长10.9%。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2023年,昌平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1.7万人次,第九次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中小学学位8800个,中考平均分、优秀率排名郊区第一。昌平敬老院投入运营新增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驿站8家。筹建保障性住房1.06万套,解决了4000余套房屋“办证难”问题,2300名群众回迁新居。建成投用居庸关长城博物馆、霍营文化中心,实体书店增至215家。建立接诉即办“1+3+N”工作体系,办结群众诉求58.6万件,综合成绩创历史最好。

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2023年,昌平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8%,7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地下水位实现八年连续增长。超额完成造林绿化、留白增绿任务,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开园迎客,新型集体林场达到14个。深化“一微克”行动,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0.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0%。

四、城市建设

公用事业:2023年,昌平地区全社会用电量9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8%;第二产业用电14.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7%;第三产业用电 4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3.6%。

道路建设:2023年末,昌平区公路里程为191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公里。

交通运输:截止2023年底,境内有轨道交通线路5条,站点24个,运营里程62.87公里。

疏解整治显成效:2023年,昌平区拆除违建448.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18.7公顷,完成量均居全市首位,平稳有序拆除瑞元国际、缘泉农庄等历史遗留违建,完成小沙河村、马池口村等拆迁难点任务。新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5个、老年餐桌18个,完成66条背街小巷整治。重点突破道路交通瓶颈,黄平西侧路、福田中街等13条道路建成投用,地铁17号线北段实现通车。上坡、农学院等3个输变电工程竣工。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超90.8万平方米,昌盛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和首开LONG街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

城乡治理绘就新画卷:2023年,昌平区街区控规审查报批面积和供地面积排名全市前列。提速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等37个项目竣工,“回天有约”等协商议事机制成效明显。统筹拆分大型社区8个,新增社区专职工作者1166人。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2023年,昌平区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2223亩,兴寿镇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南口镇花塔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质量完成238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涉农区首位。

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农业:2023年,昌平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64472.1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1659万元,同比增长9.3%;林业产值60313.6万元,同比增长2.2%;牧业产值28538.7万元,同比下降7.0%;渔业产值1435.6万元,同比增长88.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525.2万元,同比增长12.6%。

2023年,昌平区粮食播种面积38714.57亩,比上年增加7966.58亩,比上年增长25.91%。粮食产量9001.09吨,比上年增长5.07%;粮食亩产232.5公斤,比上年减少16.55%。全年蔬菜产量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8%;禽蛋产量1373.23吨,比上年增长25.03%。2023年,昌平区拥有农业观光园 119个,比上年减少 5个;观光园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乡村旅游实际经营农户193户,累计接待游客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3%;乡村旅游总收入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2028.8亩,比上年减少6%;实现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工业:2023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72.3亿元,同比增长2.6%;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98.9亿元,同比上升1.3%,实现产销率为94.7%。分行业看,三大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92.6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5%。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76.7亿元,同比下降2.9%;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10.0亿元,同比增长3.3%;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06.0亿元,同比增长12.0%。

园区工业:202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2%。

建筑业:2023年,昌平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实现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完成276.2亿元,同比增长32.1%

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8%,占全区投资比重为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7%,占全区投资比重为12.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占全区投资比重为87.6%。

,房地产开发:2023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4%,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6.6%。房屋施工面积为103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10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2023年,昌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4.1亿元,同比增长5.9%。按消费形态划分,全区实现商品零售651.8亿元,同比增长3.7%,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实现餐费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30.6%,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2023年,昌平区新设外资企业73家,比上年增长40.4%。全区引进外商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两区”建设打造“昌平样板”:2023年,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落成启用,研究型病房建设入围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帮助企业办理RCEP原产地证书170份,新增“两区”入库项目833个,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开展走出去招商,成功引进丹纳赫、西门子物流等106个外资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3.8%。

八、金融

存贷款:2023年,昌平区中资银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5776.9亿元,同比增长9.6%。各项存款余额4289.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561.3亿元,同比增长13.6%;单位存款余额1124.9亿元,同比下降0.15%。各项贷款余额1487.2亿元,同比增长10.1%。

金融效益:2023年,在昌平纳统的金融业企业资产为13989.3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营业收入509.9亿元;实现利润381.4亿元。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2023年,昌平区共有41所高校,其中34所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中,大专在校生10512人,毕业生3263人;本科在校生97197人,毕业生18798人;研究生在校生30794人,毕业生7198人;博士生在校生10302人,毕业生2836人。

全区普通高中招生3703人,在校生9159人,毕业生2188人;普通初中招生6739人,在校生18268人,毕业生5660人;普通小学招生14743人,在校生72133人,毕业生8137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14601人,在园幼儿43399人;职业高中招生1046人,在校生3223人,毕业生94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6人,在校生173人,毕业生27人。

科技:2023年,昌平区专利授权量为9120件,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315件,比上年增长15.5%;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3935件,比上年下降31.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870件,比上年下降20.1%。

“两谷一园”迈上发展“快车道”:2023年,未来科学城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生命谷有效扩容、能源谷提质增效、高教园加速融合,北京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落地,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34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成功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挂牌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市疫苗检验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累计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57个,5个项目入选全市首批标杆孵化器,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达83家。实施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累计与11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开工建设,获评全市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升级“昌聚工程”2.0版政策,首批32名“科技副总”上任。

文化:2023年末,昌平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6个(分馆25个),总藏量149.2万册(件)。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

卫生: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263个,其中医院1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3个(含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608张,其中医院床位1434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35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090人,注册护士10239人。全区医疗机构共诊疗1845.41万人次。全年甲类传染病发病率

体育:2023年,昌平区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82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36枚,铜牌28枚。

注释: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的增速为2023年初步统计数与2022年最终核实数比较的结果。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8〕74号)。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5.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6.2023年常住人口有关数据为全国统一组织开展的202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调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1月1日零时。

7.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昌平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昌平区税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部分农业数据和人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空气质量数据来自昌平区生态环境局;用电量数据来自昌平区供电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昌平区交通局;教育数据来自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专利数据数据来自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图书馆数据、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奖牌数据来自昌平区体育局;其他数据来自昌平区统计局、昌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专题:昌平区统计公报

热门文章

本站访客:354318
17750209359
17750209359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